每個人都在困境中生活過,沒有人可以做到一生沒經(jīng)歷過任何的艱難困苦,就如同你不知道失敗是什么,又怎么會了解成功一樣,所有的人一定會在某一時刻產(chǎn)生一種特定的“需要”。而這種“需要”是不可或缺的。
一個饑餓的人才會去爭取食物,一個經(jīng)歷過失敗的人才會在成功后露出釋然的微笑,一個經(jīng)歷過磨難的人才會在面對小困難時從容走過,而不會愁眉不展,因為一些“需要”告訴他們,你能走過。
遠古時人類為了果腹而四處打獵,奔波四方,以打死獵物為目的,可一切都很費時費力。于是人們開始思考,利用身邊的一切事物如石頭、木頭等,突然發(fā)現(xiàn)一切變得便捷,變得省時、省力,于是人們開始進一步的研究,開始打磨石頭、木頭做成工具,方便打獵,這時”需要”就是工具。
爭奪天下,從人類擁有智慧時就出現(xiàn)了,但不知從何時起出現(xiàn)了“謀士”這個緊俏的職業(yè),似乎又出現(xiàn)一個定律,一個雄霸天下的君主,身邊一定有一個擁有特定技能的人才,比如:秦始皇身邊的李斯、項羽身邊的范增、劉徹身邊的東方朔和主父偃等等,一系列的人也許心中偏愛,感覺劉邦似乎擁有更多。
一個泗水亭長,連名字都是按輩分排下來的劉邦,有著比常人多得多的運氣,當需要謀士是,老天給他一個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;當他需要將軍是,老天給他一個連百萬之眾,戰(zhàn)必勝,攻必取的韓信,一切似乎那么順利,一切也那么理所當然,只是因為他“需要”所以一切都應順從他,都應歸他所有。當然我們無法體會他的艱難,但他的“需要”卻助他成了天下之主,成了一個朝代的開國君主。
我感覺劉邦是將“需要”用到極致的人,似乎可以將“需要”變的實際,變得比自身還完美,不知道是好是壞,是利是弊。
《西游記》大家都看過,一個嘮叨的和尚,一個頑劣的猴子,一個好吃懶做的豬,一個勤勞的沙僧;一個永不改變的情節(jié),唐僧不識妖,八戒總在落井下石,沙僧一直站在大師兄一邊,而孫悟空則永遠在唐僧“需要”時出現(xiàn)舍命相救,當他也無能為力時,各位神仙、菩薩、佛祖就該登場了,其實說白了《西游記》就是一個“需要”和被“需要”的故事,一個需求的過程。
也許言辭有些不當?shù)^程不就是這樣,也許中間會有感人的情節(jié),動人的故事,可到頭來還是“需要”和“不需要”罷了?
“需要”有好有壞,有利有弊,可以使人清醒也可以使人迷失。沒人給“他”定性也沒人可以完全客觀公正的評判,因為人人都會有被“需要”迷失的時候,但也會有清醒的時刻,當清醒時就回首望望,曾經(jīng)走過的錯路,但不要后悔,因為“他”會是你人生路中重要的標桿,不怕這樣的標桿過多,只怕從不敢豎起這樣的標桿。怕不敢回首看那樣的過去。
人生如白駒過隙,不知從何時開始,也不知從何而止,當我們來臨時,面對世界,所有已存在的可以令我們?yōu)闃藯U的需要,都將來到身邊,可是我們還應篩選,重組去完成“他”珍貴的價值,體現(xiàn)他完美一面。(指導教師:柏俊楠)